传统防晒市场一直面临“三重困境”:物理防晒剂相对安全出彩速配,但质感厚重、假白,化学防晒剂肤感轻薄却可能渗透致敏,对敏感肌群体不够友好。如何在“防护、安全、肤感”三者之间找到平衡?始终困扰着研发者。
上周,来自广州的专业少儿科学功效护肤品牌海龟爸爸一篇登上国际顶级材料学期刊《Nano-Micro Letters》(影响因子36.3)的防晒技术论文,为那个平衡点找到了方向。该论文被国际审稿人评价为“防晒领域近二十年重大进展”“重新定义防晒设计”。
而这项技术成果突破背后,是一项意想不到的跨界创新。
手机散热系统里的“灵光一闪”
“大家可能会好奇,材料科学与美妆行业有何关联?我们所做的前沿研究又如何与少儿护肤互补,并实现跨界融合?”论文参与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成会明,在此前举办的研发分享会上道出了这项防晒技术的起源——始于手机散热系统的材料学探索。
在手机行业,屏幕与芯片运行时产生的高热,需要散热材料同时做到“高效散热”与“高透光性”,传统材料却很难兼顾。
长期深耕材料学领域的海龟爸爸首席科学顾问丘陵博士,曾在主导荣耀、 vivo等品牌合作项目时,带领团队攻克了这一难题,将改性后的氮化硼材料引入手机散热系统,通过创新的结构改性技术,让氮化硼材料具有高透光与高效散热的双重特性。
而正是这段经历出彩速配,为丘陵跨界化妆品提供了灵感。受此前研发启发,他想到:若运用二维材料的片层特性改变传统防晒剂二氧化钛的球形结构,让传统防晒剂二氧化钛像超薄的手机散热膜一样呈“膜状形态”,或许能从材料底层解决防晒材料长期的核心痛点。
丘陵团队与海龟爸爸羲和实验室联合攻关,首次将手机制造核心技术中的“材料分子结构优化”理念引入护肤领域,并通过“铁掺杂”和结构改性,成功研发出新型结构的二维片层二氧化钛。
丘陵称,实验数据显示,二维片层二氧化钛可实现防晒“隐形不假白+全波段UV防护+安全不渗透”技术性跃迁的三大突破,并有望解决传统防晒肤感厚重、上脸假白、渗透风险等行业痛点。
跨学科融合是未来趋势
据了解,《Nano-micro Letters》代表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的国际一线水平,目前影响因子高达36.3,五年平均IF30.1。根据2025年《期刊引证报告》,该刊在物理、化学、生物及药学等跨学科纳米/微米尺度研究三个学科领域位列全球前2%。
可以说,海龟爸爸团队此次突破性的成果,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材料应用领域的跨界创新能力。
“随着化妆品行业研发创新向纵深发展,多学科协同与跨学科融合已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趋势。”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二级教授、交叉研究院院长杜志云院士表示,今后像海龟爸爸这样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会越来越多。
国内化妆品原料长期受制于人的核心原因,除起步晚于国外之外,更在于过去较长时间内,行业主要依托化学学科发展,产品定位长期停留在精细化工层面。
而如今,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与功效的要求不断提高,化妆品研发已不再仅仅是“元素周期表”的简单组合。皮肤科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乃至人工智能等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美妆产业。许多前沿技术正从其他行业加速迁入,跨界赋能护肤品创新。
海龟爸爸本就是一个有多位奶爸参与创立的品牌,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为解决孩子防晒痛点相聚一起。
曾负责华为海外市场的品牌创始人许余江胜坦言,“就像手机屏幕既要高清显示又要防蓝光一样,防晒也可同时做到高透光性和强防护性”。科技的本质,本就是为更美好的生活服务。
无论造手机,还是做防晒,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相关内容
读懂中国女性,他们研究起了“脆皮肌”|趣谈国货美妆
关注“青春期脸”,他们从“国库”近9000种原料中“海淘” | 趣谈国货新美妆
采写:南方+记者 李劼
专业支持:广东省化妆品学会出彩速配
鑫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